—— 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79.3亿元, 同比增长6.43%;实现归母净利润22.16亿元,同比增长1.6%。
2)紫光股份(北京,北京市)—— 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53.41亿元,同比增长13.58%,实现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35.26%。
a、核心硬件包括计算、存储、通信、网络传输相关芯片、FPGA芯片等,参与者包括Intel、AMD、高通、博通、德州仪器、赛灵思、华为海思等。
c、其他配件包括PCB、光模块、光纤、各类结构件等,参与者包括深南电路、中际旭创、光迅科技、长飞光纤等。
a、IT(信息技术)相关:包括服务器(主要设备)、存储、交换机、路由器、SDN、WLAN、网络安全设备等;
b、CT(通信技术)相关:包括通信基站(主要设备)、SPN设备、传输网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
3)下游——包括两大直接服务商:通信运营商、云计算厂商;以及三类终端用户:C端消费者、政府客户、企业客户(行业解决方案)。
一、通信技术(CT),围绕通信网络设备(通信基站)、电话、移动电话而展开,也被称为电信技术。参与者包括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生产、通信设施施工等。
从CT技术发展历史来看,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1G-5G标准的进化,虽然,通信运营商是每一代通信网络建设的投资方和组织者,但通信设备厂商,是该领域技术要素的主要投入方(行业专利集中在通信设备厂)。
二、信息技术(IT),围绕计算机(PC和移动计算设备)、计算机的联网(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与数据相关增值服务(搜索、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游戏等)而展开。
参与者主要包括三大类:计算设备(PC、智能手机、服务器)生产者,应用软件开发、和互联网平台企业。
从历史来看,个人电脑(PC)/PC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以及与“数据加工”相关的各类数字经济(如搜索、电商、社交、游戏、内容、行业信息化等),均属于IT领域的增长动力。
云计算领域的技术要素投入,主要由掌握“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导,分布式计算、云原生等基础技术,均诞生于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平台。
此外,承担核心计算功能的计算、存储芯片,主要由上游芯片产业提供,而服务器、存储等IT设备厂商在该领域处于“辅助地位”。
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主要是TCP/IP通信协议,属于IT技术)的发展,让数据连接与处理的边界逐渐模糊。而2000年代兴起的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进一步加速了ICT技术融合的过程。
当前,在ICT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以CT通信网络设备为“连接基础”,以各类IT技术(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设备、数据库、云计算技术等)为“加工手段”的数字经济形态。
一、中兴通讯——2021年收入1145.22亿元,66.11%来自运营商网络(757.12亿元),22.47%来自消费者业务(257.31亿元),11.42%来自政企业务(130.79亿元)。
1)运营商网络——聚焦运营商网络演进需求,提供接入网(无线、有线)、承载网、核心网、电信软件系统与服务等解决方案。
2)政企业务——聚焦政企客户需求,基于“企业级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 产品,为政府、企业提供各类信息化解决方案。
3)消费者业务——聚焦消费者的智能体验,开发、生产和销售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业务主要布局海外市场)、移动数据终端、家庭信息终端,以及相关的软件应用与增值服务。
从具体产品来看,包括: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SPN设备、传输网各类设备、宽带设备等),算力基础(服务器、存储),垂直行业和消费侧的网络和终端(企业级网络设备、工业网关、手机、家庭终端等),应用产品(数据库、云视频、云平台等)。
二、紫光股份——2021年年报收入676.38亿元,61.13%来自ICT服务(413.48亿元),45.71%来自IT产品分销与供应链服务(309.16亿元),内部抵消收入占比约为-7.13%。
1)ICT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互联网设备(交换机、路由器、WLAN、SDN、光连接传输产品等)、网络安全产品(防火墙、VPN、云安全服务等)、云计算服务(虚拟化平台、超融合产品等)。ICT业务参与方主要为子公司新华三(443.51亿元)。
2)IT产品分销与供应链服务——主要参与方为紫光数码,主要为惠普、戴尔、联想、思科、三星等IT厂商提供分销与供应链服务。
综上,从ICT设备收入体量来看,中兴通讯(1145亿元) 紫光股份(413亿元)。
2020年Q1受卫生事件冲击,通信(5G)、云计算、行业与政务信息化相关投资放缓,ICT设备领域收入负增长,2020年下半年行业增长开始恢复。
从细分业务增长情况来看:中兴通讯三项业务(运营商业务、消费者业务、政企业务),增长较为均衡,政企业务(IT设备相关,服务器为主)近两年的增速略微领先。
另外,消费者业务2018-2019年受大环境影响负增长,2020-2021年增速恢复;同时叠加海外需求增强,2021年增速较快,主要受益于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主要在海外市场,国内市场2021年有所发力)、机顶盒等家庭娱乐终端(如与阿里跨界合作的天猫精灵V10产品)。
整体来看,归母利润增长与收入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中兴通讯在2020年下半年利润负增长,主要原因是成本率、研发费用率提升;2021年Q1利润增长显著高于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成本率、管理费用率下滑。
2021年紫光股份净现比为负,主要原因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主要是存货占比提升,原因是关键零部件储备提升)。
一、中兴通讯——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279.3亿元,同比增长6.43%,环比增长-9.01%;归母净利润22.17亿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130.8。
从行业调研情况来看,运营商、政企、消费者三大业务在2022年Q1均实现同比增长,而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率有所下滑。
二、紫光股份——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153.42亿元,同比增长13.58%,环比增长-23.34%,实现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35.26%,环比增长-31.83%。
22年Q1,新华三的营业收入104.72亿元,同比增长27.78%,实现净利润6.59亿元,同比增长33.06%。
需要注意,其2022年Q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3.27 亿元,同比下滑171.43%,主要是为了应对电子元器件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风险的战略性备货(存货同比增加102.59%)。
毛利率角度来看——中兴通讯(30%-40%) 紫光股份(20%),毛利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来自业务结构差异。
整体来看,二者的毛利率水平基本稳定。中兴通讯>紫光股份,是由于紫光股份的IT分销与供应链服务占比有45%,而IT分销业务毛利率只有7%,从而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如果剔除分销,紫光的ICT毛利率25%,也比中兴略低10%,我们推测主要由于基站等通信ICT设备技术壁垒较高所致。
从净利率的角度看:二者较为接近,均在5%-8%之间。中兴通讯虽然毛利率较高,但由于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显著高于紫光股份,导致二者净利率差异较小。
中兴通讯在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方面均高于紫光股份。中兴通讯研发费用率较高,主要由于其在通信设备、基础硬件、基础软件(GoldenDB分布式数据库)等方面研发投入力度较大。
中兴通讯ROE较高,主要原因是权益乘数水平较高,意味着其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不低。(经营杠杆较高:应付账款、合同负债占比较高)
根据 IDC统计和预测,2021年中国整体ICT市场(含第三平台与创新加速器技术)规模达到7111亿美元(4.6万亿人民币),同比2020年增长9.3%,恢复到卫生事件之后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
2022年中国ICT市场规模将达到7937亿美元(5.1万亿),比2021年增长9.2%。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对于ICT市场的统计口径较为宽泛,在ICT设备之外,消费电子产品(手机等)、互联网平台服务均被纳入。
从刚需属性分析,ICT设备属于数字经济运行的“技术要素”投入(CAPEX),是支撑通信网络(5G)、云计算,这两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设备投入。
从数字经济发展历史来看: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05年的2.6万亿元成长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83%。
细分领域来看,数字经济在第三产业的渗透率从2016 年的30%提升到2020年的41%;第二产业的渗透率从2016年的17%提升到2020年的21%;一产业的渗透率从2016年的6%提升到2020年的9%。
上一篇:中国制造都靠三菱发动机为生?
下一篇: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