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下西洋是大明历史当中最重要的一次航海行动,郑和的航海规模是当时的世界之最,被称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组织毫不为过,郑和的西洋之行有着鲜明的标志性意义,是东方古代航海历史的最大壮举,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郑和所率领的强大舰队。
那么,下面就从三个角度进行解析,看一看郑和下西洋的中国木帆舰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郑和七次下西洋有着一支稳定的船队,其中主要人数大约两万人左右。郑和的船队构成大约有两百艘船只,其中最令人称道的宝船并非只是单独的旗舰,而是六十多艘的一支核心舰队。
宝船舰队作为整个郑和舰队的核心,长约150多米,而宽度在60米左右,下层结构有四层,动力则是依靠船上9桅与12张帆的结构是当时船只的最大体积,典型的中国楼船结构的精华产物,高如楼宇,易守难攻,主要担任指挥调动工作。
其次是马船,马船主要的特点是调动性好,是宝船的辅助船只,长约一百米,宽度在30米左右,是攻坚水战的核心作战力量,也是环卫宝船的主要作战武器,桅杆也有8个。
而最主要的战船,战船成分稍微有些复杂,具体的桅杆数量与配置并不相同,大小也不完全统一,长度在50米上下,主要的负责是水战前锋,相当于现代舰队当中的护卫舰,负责一般水战的主要御敌行动,数量最多的外围船只。
郑和下西洋的核心的目的是显势,再加上有寻找朱允炆之类的目的,所以武器装备数量非常庞大,人手都有基本的冷兵器装备。
主要的核心装备在于火药武器,也就是战船上的远程打击武器,第一种是最重要的铁火炮,各船都有标配,主要以战船为首,一些战船甚至装有数十门这样的火炮,除此之外还有石榴炮,主要应对中程武器。
但是其实按照古代海战的局面来看,最主要的威胁并非火器对射,而是接舷战,在船与船接触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威胁最大,远程武器与近程武器都被广泛应用。
而为了应对接触作战,郑和的船队的主战武器其实是燃烧投掷物,其中以火蒺藜与火草球等武器最重要,在接触作战当中,郑和的船队除了能使用密集的箭雨之外,还能够正常的使用大量的投掷火器,短暂的接舷战并不一定要登船互搏,也许接触之后就可以对敌船造成重创。
郑和船队只面临过一些小型的海盗骚扰,比如陈祖义等,其实整个船队并没有在海外遭遇大规模冲突。
(一)水船与粮船的基本供应,二十艘水船负责淡水,十艘粮船负责食物,郑和船队在大陆的基地位于刘家港,每次出海都会带上非常充足的粮食补给。
(二)沿岸地区的及时补充,沿岸地区的补充首先是淡水资源的补充,主要是随机在地方小国停靠时补充淡水,另一个方面郑和的船队也会在一些荒无人烟的沿岸地区进行狩猎,补充肉质品,仔细看郑和的航海路线,其实主体路线还是基本上距离海岸线不远,核心目的是为了及时补充。
(三)郑和的一些船只上居然也能够种植粮食,很具有农业国的特色,当然这批粮食最大的目的在于缓解供给压力。
当然即使如此,拥有最为先进的海上补给系统的郑和团队还是多次遭遇过补给问题,每次航海后期都一定会出现减员现象,比如疾病等原因。
当然由于补给充足,郑和的船队并没再次出现败血症状况,这一点可以称为当时世界航海的一大奇迹。
从三个角度来看,郑和的船队是木帆时期的最强者,在拥有最为强大的海军装备的基础上,采取了最为保守的供给补充策略,从而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航海远行,虽然最终大明王朝后来不再出现郑和的继承案例,反而转向被动参与航海时代,但郑和下西洋的本身的意义却并不能否定,这次远行很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上一篇:盘点全球10MW+海上风电机组!(附详细机型参数)
下一篇:古代我国强壮的海上战役实力让人震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