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来这所高校也涉海!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三海一核”为办学品牌特色的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陈赓大将为首任校长。。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由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同年被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3年,科技部和教育部授予学校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海军共建,同年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隶属于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的特色学院和特色专业大多数表现在“三海一核”相关的领域,例如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自动化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核工程与核技术等,这些特色专业在国内长期处在高水平。
“三海一核”品牌特色,即以“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以及核能应用”等国家战略性领域的人才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的需求为牵引的四个学科群,来构造学校的主体学科,并以这些主体学科的率先发展带动整体学科一起发展,进而构建和优化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学科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体系,以差异化打造核心竞争力,推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而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
学校在船海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这已成为中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是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们国家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
哈工程是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最核心装备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3000米起重铺管船的设计研发单位之一,是“深海空间站工程”六个系统中三个系统的牵头单位,是“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国产化的装备提供方,为我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吨集装箱船、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术支撑。
中组部、总装备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学校“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和“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牵头成立“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工业与信息化部认定,“舰船动力”“先进海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获黑龙江省认定。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公司孵化器”。2016年科技经费到款11.88亿元,人均经费全国高校排名第五。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学校具有“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本科招生专业(类)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7个、国防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一级学科1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主要数据截止日期:2016年8月31日)
上一篇:2023未来无人艇运用和要害技术展开专题论坛征文告诉
下一篇:新动力有哪些?